一、申请理由:
(一)课题研究背景
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带领贫困地区人民彻底脱贫,不仅是我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国贫困人民的美好愿望。贫困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生计,在我国农村,由于家庭成员患重疾而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致使很多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从全球来看,这也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一般的家庭状况也是很难承受大病风险所带来的威胁和冲击。
由于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据统计,在诸多导致贫困的因素中,因病致贫的比例居排名首位,在精准扶贫的大政策背景下,不断完善推进医疗体制,是解决因病致贫的有效方法。我国当下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其中的 “关键一步”是要消除绝对贫困,因此精准扶贫是国家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医疗保险精准扶贫对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展开落实,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同医疗体制之间的不平衡,部分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仍然很重等,为了让居民从医疗保险中多多收益,有必要对医疗保险问题加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最终实现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二)团队成员
课题组成员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对探究医疗扶贫对我国脱贫扶贫的影响均有浓厚的兴趣,均具备各种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能力对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相关扶贫创新政策提出意见,同时掌握了社会调查研究与分析等的研究分析方法。
课题组成员均希望通过对医疗扶贫对脱贫扶贫的影响加深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了解。同时,小组成员平时比较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热点问题,关注我国政治动态经济发展态势,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课题负责人王华,曾担任思创案例拓展社和大学生理论研究会副部,积极参加部门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组织领导能力较强。在学习方面较为出色,成绩居于年级前列,同时思想信仰坚定,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曾参与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国公司税务研究――以电子商务公司为例”,并已成功立项结题;参与校学术节,所在队伍获“百强企业”称号;曾参加多次案例分析比赛,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二等奖,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且具有良好的文献收集筛选和数字分析能力。
课题成员廖婷,就任于学校招生就业处,积极参加企业与学校的对接工作,沟通能力较强。担任心协委员时,积极参加破冰、心理形象大使、心理情景剧等集体活动。学习认真,成绩处于年级前10%。参加过厦门大学助研项目,进行银行数据整理,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能积极完成分配的任务和要求。小学期期间学习过案例分析课程和文献查找课程,有一定课题研究分析能力和文献查找能力。
课题成员吴紫薇,曾任学习部委员和寝室长职务,积极参加部门组织的雅思模拟考和酱菜杯竞赛、英语角等活动组织,做事能力较强,虚心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曾获校数学竞赛二等,担任数学助教。暑假参加了厦门大学老师的课题助研项目,有一定的课题经验,有文件检索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题成员彭苹,担任寝室长职务,积极参与部门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组织领导能力较强;在学习方面表现出色,学习能力较强,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曾参加江西财经大学创技月大赛获得优胜奖,参加江西财经大学学术节招聘方案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在大一上学期的院级课题申报项目中,作为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工作并完成了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的相关部分,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能够熟练运用Eview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
课题成员单丹,会计学院16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参与过课题申报,了解课题的调查过程,关注社会生活,对社会实践考察有强烈兴趣,确保有能力、有担当地切实落实本课题研究的积极开展及深化推进。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从大量调查问卷进行大数据统计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依据。
二、项目方案:
(一)项目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项目已有的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方法等)
1、国内研究现状
(1)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十八大五中全会上,党确定了到 2020 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为庞大,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国家积极调整扶贫战略,从往日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逐步转变为精准扶贫,并大力实行就业脱贫、医疗保障扶贫、和教育脱贫等政策,确保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程度的农户实现精准帮扶。
(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①农村医疗保险的性质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来看,他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部分,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通过法律实施、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在农民产生疾病风险时,为其提供基本医疗安全保险的制度,以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性质:一是农村医疗保险具有非营利性和社会保障性,资金筹集的目的是使农民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缓解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二是保险基金来源与农民个人分散资金和政府补助资金,用于少数患病的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具有互助共济性,三是用途唯一性,保险所筹集资金只能用于对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偿和相关医疗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②农村医疗保险的特征
农村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具有社会医疗保险的本质特征,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新农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首先新农合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结合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主要致力于解决农民所面临的“因病致贫”等问题,改变了以往“低水平、广覆盖”的特征,其次我国以户籍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身份性、地域性,也就表明了新农合的保障对象限于农村居民,最后新农合秉承农民自愿参加的基本原则,既考虑到了农民个人作为参与主体的经济自主权,同时有助于社会稳定,避免了强制征收的社会冲突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合理性。
(3)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医疗保障研究
①不同医疗制度的差异性
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新农合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均采取了政府财政补助加个人缴费的筹资方式。由于资金来源的渠道不同、享受待遇的对象不同,范围不一样,产生了体制下的必然问题:强化了不同身份间的界限,且由于按职业或身份享受待遇,保险程度迥然不同。
②医疗资源配置的非市场性
经济制度决定医保制度,我国运用计划手段对医疗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对医疗资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均实行统一计划,医疗经济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整体合一,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和消费行为负责,实际上缺乏必要的约束,谁都可以不真正负责。这样不但形成了畸形的药品、医疗卫生体制,而且导致了非理性医疗消费,造成了医疗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
③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高
现阶段,因病致贫已成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和大病医疗的保障程度普遍偏低,对脱贫工作形成相当程度的制约。尽管现阶段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的报销比例已经很高,实际报销比例依然偏低,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报销病名分类庞杂,明细表数据巨大,而报销药品目录占总药品目录比例较低;二是分级按比例报销导致在大病花费较高的情况下报销比例明显偏低,个人承担显著增加;三是医疗费用的增长过快,同时患者承担着较高的医疗附加费用,使得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不能充分缓解农民的医疗负担;四是医疗保险报销手续繁杂,往往因缺乏入院证明等导致农民得不到理赔,其中尤以“异地医疗”为甚,出于经济必要或是就医需要的外地就诊人员,在办理异地医疗转移手续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④缺失农村医疗保险专门法律
当前,我国现有立法大多面向城镇居民,缺少针对农村医疗保险的专门法律。我国立法机关制订的诸多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项是专门针对农村医疗保险关系的,这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地位也不相称。此外,农民自身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作为我国的弱势群体,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现行的医疗保险法律还很不健全,宏观上缺乏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坚强后盾,使得相关的管理机制在一些现实问题的处理上显得无能为力。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医保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全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典型特征,而相应的代表国家实际医保现状也存在不同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大体可以分为公共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类型。美国的模式由私人商业医疗保险占大份额,使公立和私立医院公平竞争,政府作为第三方督促市场有序运行,并承担穷人和老人的医保费用。
(1)医保制度及其优势研究
①穷人老人受益(公共医疗保险)
美国的医疗福利计划分为老年医疗保险和医疗辅助保险,分别针对年满65岁的老人和收入低于692$(纽约州数据)的低收入群体。其中,老年医疗保险的申请条件不受收入和资产方面的限制,只要符合年龄要求,无论是百万富翁还是工薪阶层的普通退休职工均一视同仁,而且这一计划一旦申请通过,一般享受终生。
②救死扶伤原则(公共医疗保险)
美国的医院奉行救死扶伤的原则,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救人为第一原则。即使被拉近急诊室的是一名没有任何收入,没有任何身份的非法移民,医院急诊室的医疗和救护人员按规定也不得追问以及透漏病人的身份,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相关人员也无权向医疗单位调阅求诊人的医疗和个人资料。根据联邦EMTALA法的规定,任何医院的急诊室都不能因为无法支付医药费或非法移民身份而把需要就医的病人伤患送走,或拒绝提供医药救助。
③个人负担小(私人医疗保险制度)
美国私人医疗保险制度非常发达,医疗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类型多样、种类繁多,八成以上的美国人都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私人健康保险产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共医疗保险计划对特定人群享受医疗服务的限制,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私人医疗保险经常作为一种非工资福利,公司负担80-90%,个人承担的比例较小。
(2)医保制度存在问题研究
丹尼尔斯在其著作《医疗公正论》中描述了美国人的一个普遍共识:“比起其他许多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人很少主张平等医疗保健体系,但仍有一个信念就是:医疗保健资源应比其他社会商品更公平的分配。”美国也是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达国家,由此可见,美国人追求的是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均等,这就导致了保险公司通过提高保费以达到排斥高发病概率人群的目的,使那些本身处于弱势的群体在获得医疗服务时也处于不利地位,医疗卫生公平性问题十分突出。
3、研究意义
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降低农村人口的医疗负担具有重要作用。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扶贫效果,帮助实现农村脱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目前缺乏对新农合精准扶贫效果研究的深入分析,本文对比中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区别,结合国家经济基础,借鉴国外制度,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效果,希望从理论上拾遗补缺,提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参考,进一步充实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内容。
(2)现实意义
第一,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新农合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医疗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分析现状表明制度依然存在不小的问题,如何提高新农合的精准扶贫效果,使农民在医疗体系中最大程度地得到补偿,是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赣州市南康区为个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精准扶政策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扶贫效果,对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国家财力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国家脱贫的任务量巨大,我国以往的大水漫灌式起不到更好的扶贫效果。本文通过总结研究具体实例,推而广之,不断发现新农合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更好地帮助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消除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对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是以赣州市南康区为例,通过对精准扶贫下医疗保险扶贫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现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扶贫效果及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更好的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首先,结合现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性的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扶贫制度和扶贫效果,借鉴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效果较好的模式,吸取经验,为实地调研做好前期准备,奠定理论基础。之后,通过实地调研进行实证研究,与村民展开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村民的具体需求和想法,思考对于不同农村家庭的情况和问题,如何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得到解决,提出改善性的建议和对策,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最后,依据我们的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结果,提出有关改善南康区现有医疗保险扶贫机制的建议并形成研究报告及课题论文等作品。希望能够由点及面,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其他农村地区提出建议,改善类似的农村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主要研究内容
农村医疗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保险扶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步骤,对于解决农村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有着重要意义。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扶贫效果不够好,村民的问题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农村情况得到改善,真正帮助到有困难的农村家庭。本课题旨在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背景,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扶贫现状展开深入调研分析,调查分析农村医疗保险的普及情况以及实施效果等,从而发现现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效果及其间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以试图解决相关问题。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效果的现状。主要包括医疗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研究,农村现有医疗体系中的医保制度的研究分析及对未来农村医疗保险扶贫发展方向的展望。初步思考农村医疗保险扶贫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对赣州市南康县的实地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搜集当地农民参合人数、参合率以及相关事项的报销补偿费用、民政补助等数据信息,分析了解南康区现有的精准扶贫医疗保险的合理性及其扶贫落实效果。吸纳其成功范例,改进不足的地方。
第三部分,结合之前的文献资料分析及实地调研结果,研究南康区农村医疗保险在精准扶贫上的漏洞和问题。包括如何更好的确定精准扶贫的范围,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的“精准”,如何解决扶贫资金浪费的现象以及如何扩大医保覆盖率来更好的满足村民需求等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不仅要做到经济上的精准扶贫,也要做到知识上的精准扶贫。对于精准扶贫的界定问题可采取建立信息化机制,精准收集信息的对策;对于扶贫资金浪费的现象,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扶贫基金的监管,避免医疗机构过度医疗、受助群众过度消费造成保险公司的巨额亏损和医疗扶贫资金的浪费;此外,还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广大村民的宣传教育等。
3、研究框架
绪论
1. 1. 课题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课题的选题背景
1.2课题的研究意义
2.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1国内农村医保扶贫的研究综述
2.2国外农村医保扶贫的研究综述
第一部分: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效果的现实概述
1.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扶贫的现状及特点
1.1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扶贫的现状
1.2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扶贫的特点
1.3我国农村因病致贫的现有原因分析
1.4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扶贫的实施效果
2. 我国农村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2.1农村医保扶贫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2.2农村医疗保险扶贫发展的预期效果
第二部分:对赣州市南康区的实地调研与分析
1.对赣州市南康区当地村民的调研
1.1对赣州市南康区村民的调研内容
1.2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的数据分析
2.对南康区医疗机构的调研分析
2.1农村医疗保险有关的费用报销情况
2.2农村医疗保险给村民带来的益处和弊端
3.对南康区农村医疗保险公司的调研
3.1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及惠及程度
3.2农村现行的主要医疗保险制度和方案
第三部分:农村医疗保险扶贫中出现的问题
1. 精准扶贫的相关界定问题
1.1精准扶贫的保销标准界定模糊
1.2医疗保障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困难
2. 过度的医疗消费造成扶贫资金浪费
2.1医疗机构过度医疗现象
2.2受助群众过度消费现象
3. 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问题
3.1报销药品覆盖的局限性
3.2报销流程的复杂繁琐
4. 村民掌握的知识有限保险意识淡薄
4.1事先不愿参保以至事后无法报销
4.2平时不懂预防而易引发身体疾病
第四部分:农村医疗保险扶贫问题的解决建议
1.建立工作机制,精准识别救助对象
1.1建立三条线认定工作机制
1.2实施家计调查以核准确认
1.3建立健全大病紧急救助机制
2.优化方案设计,提高医疗保障的救助水平
2.1统筹设定特殊人群门诊补偿上限
2.2按新农合大病保险方案采取二次补偿
2.3定期开展督查以加强资金监管
3.整合优化资源,加强“一站式”服务
3.1打通服务办理渠道为村民提供“一站式”结报服务
3.2统筹卫计、民政等部门医疗救助保障资金及时报销
4.建立“精准扶贫”的信息系统
4.1建立信息化精准标识机制
4.2利用信息化统筹资源管理
5.加强宣传培训,做好知识扶贫
5.1积极组织卫计、医保经办机构开展培训
5.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业务宣传
(三)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1、视角创新
从医疗保险视角研究精准扶贫,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年1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并将其纳入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决定》重申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明确"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具体指标,确定了包括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在内的一系列精准扶贫重大举措。
一项精心设计的医疗卫生筹资制度应该为参保群体提供可负担的医疗服务,保护群众免于陷入灾难性卫生支出。医疗保障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主要付费主体,其目的是抵御疾病经济风险,防止人们因为过高的医疗费用支出而陷入困境,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决定》也明确要求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努力让医疗保障在健康扶贫中充分体现和落实,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上实现“两个精准”。
2、理论创新
(1)医疗保险扶贫推进健康扶贫
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健康扶贫政策是渐进式出台并逐步完善的,政策本身既多且细,专业性强,前期宣传主要通过印制折页、展板、墙报等方式进行,形式单调,内容繁杂。
通过医疗保险扶贫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宣传服务流程,强化宣传针对性,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社会大宣传、大普及格局,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2)医疗保险扶贫推进文化扶贫
美国学者刘易斯等著名的贫困文化理论,揭示了贫困并非单纯经济现象,其成因也不是仅仅由经济原因造成,而是由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导致。这一理论揭示了文化扶贫对于扶贫的重要性。
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宣传过程中,部分文化程度偏低的群众看不懂相关政策,对政策的理解不甚,即使是医疗系统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政策学习掌握研不全面,更别说普通群众。比如部分帮扶干部和大部分建账立卡贫困户不知道具体五道保障线怎么计算,因此在医保扶贫过程中,可以兼顾文化扶贫,包括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扶贫,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知识技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3)医疗保险扶贫推进绿色扶贫
目前我国面临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在贫困地区加强生态保护,在绿色发展方面拓展脱贫攻坚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贫困地区地方的绿色发展意识弱,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和贫困互为因果。生态环境脆弱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同时贫困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工农业发展过程中,滥砍滥伐,农药使用过量,水源破坏,疾病传播等等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差直接导致贫困地区人民患病的几率加大。
医疗保险扶贫过程中,借助医保宣传,强调加强环境保护,从当地自身出发,强化村民的绿色意识,做到美化环境、美化家园。
3、实证研究创新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赣南地区扶贫开发取得良好成效,但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仍然是制约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
赣州市南康区是原中央苏区县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别大,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还较落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244户111931人,省定贫困村27个。
近几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效果明显,并且扶贫措施创新性强,对全省全面推行精准扶贫医疗保险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全国医保扶贫提供了“江西样板”。
(1)创新社会参与——精准扶贫医疗保险取得良好成效
江西省赣州市2015年在寻乌、南康、大余、全南、安远等9个县区试点,委托保险机构实施“精准扶贫医疗保险”项目,对贫困人口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负部分,扣除3000-10000元起付线后予以分段报销,该项目推出后受到各方好评。2016年1月,赣州市政府出台政策,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探索运用商业保险机制实施精准扶贫,财政全额出资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精准扶贫医疗保险,取得积极成效。
赣州市的精准扶贫医疗保险项目由政府出资,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保险机构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形成了“病前健康管理、病中就医服务、病后康复指导”的全流程服务链条,放大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应,有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为保证扶贫成效,兜住贫困人口医疗费负担底线,精准扶贫医疗保险大幅提高了贫困人口保障水平,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既取消了起付线门槛,又扩大了报销范围,涵盖目录内外费用。
委托保险机构承办精准扶贫医疗保险项目,充分发挥了保险机构的优势,做到了精准发力、专业扶贫。
在运营“精准扶贫医疗保险”过程中,赣州市还秉承稳妥起步的原则,设定了风险调节机制,对保险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因政策原因导致的亏损,市县财政将按比例给予适当补偿,确保扶贫制度的可持续性,保障扶贫工作成果落到实处。
在赣州先行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江西省于2016年8月出台《江西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在全省全面推行精准扶贫医疗保险。方案共拟定具体措施22项,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有报销、大病有救助”,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科学设计因地制宜——精准农村医疗保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按照我国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安排,2020年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认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的自身特点,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下一番“绣花”苦功。
赣州市政府针对本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特点,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针对因病致贫人群精准施策,集中救助。精准扶贫医疗保险突出体现了“精准”二字。赣州市政府组织县农医局、卫生所对照标准走村串户,到村到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精准识别贫困户基本情况,到户到人查明贫困原因,确定将农村五保户、低保以及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近105万人纳入帮扶对象。
(3)四道医疗保障线——实现全民医保
赣州市委、市政府有效地减轻城乡贫困人口个人医疗支出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立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具体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线。
第一道保障线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第一道保障线的初衷是要保障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要,但一旦遇到大病,老百姓经济负担就会很大。第二道保障线——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应运而生。它弥补了第一道保障线“病越大,自付费用越高”的缺陷。
前两道医疗保障线的设立,为患者构筑了坚强的医疗救助“防线”。但实施过程中发现,许多大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在政策范围内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往往价格高又无法报销。因此,一场大病看下来,仍然有不少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此背景下,为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赣州针对贫困人口专门设置了第三道保障线。
第三道保障线是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通过这道保障线,重大疾病患者可以报销政策范围外的药物费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2016年赣州市政府出资9455万元,为105万贫困人口购买疾病商业补充保险。目前,江西省按每人每年不低于90元的标准,为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今年赣州则提高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90元提高至120元。
第四道保障线是民政医疗救助。
“四道医疗保障线”协同互补,形成保障合力。如今,这张医疗保障网已在全省铺开,越织越大,越织越密。
(四)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五)研究进度安排
序号
|
研究阶段
|
阶段成果
|
成果形式
|
1
|
2018年12月-2018年3月
|
对我国目前农村医疗保险扶贫现状的分析(基于现有资料的理论研究)
|
研究报告
|
2
|
2018年4月-2019年5月
|
到赣州市南康区实地调研,做好实证分析
|
研究报告
|
3
|
2019年6月-2019年7月
|
整理、汇总前期搜集和调研所得的有关资料,分析医疗保险扶贫的问题
|
研究报告
|
4
|
2019年8月-2019年11月
|
对改善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效果提出有关建议,完成结题
|
研究报告和论文
|
(六)项目组成员分工
序号
|
成 员
|
项目分工
|
1
|
王华、单丹、彭苹
|
搜集资料、查阅相关的政策文献
|
2
|
单丹、廖婷、王华
|
制作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赣州南康地区实地调研
|
3
|
彭苹、吴紫薇
|
汇总调研资料,分析问卷采集的数据,整理出医疗保险扶贫的相关问题
|
4
|
王华、单丹、彭苹
|
初步撰写研究报告、针对具体问题作深入探讨
|
5
|
王华、单丹、彭苹、廖婷、吴紫薇
|
综合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有关建议、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