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项目季度报告 >> 查看详细
一、项目进展情况及取得成果
项目进展情况:进度提前
主要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研究内容 完成情况
2020.06-2020.09利用文献研究法,完成文献综述并形成了基础理论文献综述报告
2020.09-2020.12初步选定并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
2021.1-2021.2进一步完善并优化指标体系完善优化指标
项目研究成果(已取得的成果)
序号 项目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1完成《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协调机制的研究》并投稿已被期刊录用
2完成《数字普惠金融对落后地区的减贫机制探究》并投稿已被期刊录用
 
二、项目季度报告

(一) 项目执行的进展情况

本项目研究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耦合协调关系视角,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分析法对包容性增长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选取我国30个省份(西藏自治区除外)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与包容性增长历年发展水平指数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在样本期的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水平并进行评价。最后根据我国各省市的发展情况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耦合协调分析评价结果并给出相应发展建议。研究框架如下:




(1)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阶段

研究起步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通过查询中国知名期刊数据库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查阅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大量论文,其中包括各类期刊和硕博士论文等,通过对已有论文的阅读和分析,完成本文的文献综述及形成了基础理论等。

1.数字普惠金融概念

2.包容性增长概念

3.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 指标体系构建阶段

1.包容性增长评价指标

2.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3.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综合水平测度体系

目前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耦合分析评价指标也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中所选取的各种指标进行频率统计及综合分析,结合我国各省数字普惠金融和包容性增长的自身的数据可得性原则,构建中国各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和包容性增长综合水平测度体系。

 

(二)目前成果

1)完成本文的文献综述并形成了基础理论

1.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

A.减贫增收机制

B.改善就业机制

C.居民间收入分配改善机制

D.经济增长抑制机制

2. 包容性增长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

A.利用就业“跨过”金融排斥门槛

B.机会平等加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C.包容性增长地区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不平衡机制

 

2)初步选定并构建指标体系

在经济增长包容性程度综合水平测度体系建立3个一级指标共选取6个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我国各省劳动和就业、健康、教育、文化方面,选取城镇失业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亿元)、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包容性增长理念下,更加关注环境资源对生活质量的舒适度影响,而非经济生产的环境效益,更符合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要义,该指标主要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数字普惠金融金融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可参考的数据仅有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利用全球最大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蚂蚁金服提供的亿级微观数值,编写了一套“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比较清晰地揭示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效,参照该体系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进行评价及后续研究。具体指标情况参照指数表格。




3)目前成果

1)完成论文《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协调机制的研究》,已向期刊《中国产经》投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体量逐年扩大。在此背景下,国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这一经济增长红利并未平等地惠及所有民众。贫困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成了阻碍我国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分析发现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国内外已有经验,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的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2)完成《数字普惠金融对落后地区的减贫机制探究》并投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日益呈现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的特征。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日益渗透促使普惠金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与覆盖人群得以显著扩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排斥效应、改善就业和增强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发生作用,为我国缓解和消除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一) 与预期效果的现存差距

耦合协调模型尚未成功构建。原计划通过定量描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系统与包容性增长系统发展的现状及定性分析研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系统与包容性增长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度量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具体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提升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而目前仍处于对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和理解阶段,还未构建起合适的模型。

 

(二) 存在问题

目前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耦合分析评价指标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需要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中所选取的各种指标进行频率统计及综合分析,结合我国各省数字普惠金融和包容性增长的自身的数据可得性原则,才能构建中国各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和包容性增长综合水平测度体系。

还需运用熵值法对所选取的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确认各指标权重,建立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耦合协调关系模型;计算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对比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程度的发展趋势,尝试分析二者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过程工作量较大,数据繁杂,仍需着力研究。


 
三、经费使用明细情况
项目获批总经费(元) 已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元) 已报销金额(元) 未报销金额(元)
20000 4290 0 4290
项目经费开支情况
名目 用途 金额(元) 备注
论文版面费 发表论文支付的版面费 4290 版面费
专利申请费
调研、差旅费
打印、复印费
资料费
试剂等耗材费
元器件、软硬件测试、小型硬件购置费
其它
 
四、项目后期具体工作计划

1.利用文献研究法继续进行耦合协调模型的研究与构建,全面收集我国具有代表性数据资料,定量测度我国各省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综合水平评价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

2.对我国各省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整理,通过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手段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准确描述我国各省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提升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耦合协调水平提供相关参考。

 
五、指导教师意见

现有研究进度安排较为合理,但后续有关耦合协调度的评价与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二者协调关系的适当修正。


 
附件:查看附件
 
主办单位: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技术支持:南京先极科技有限公司